朗誦藝術我們說第三十二期
素語初心話興義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雕塑家 羅丹。
詩歌是用來描述美的最佳的文學藝術形式。倘若說欣賞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雙善于發現真諦的眼睛,那么欣賞人間真情,則需要有細膩的情感。在高速發達的現代社會,大多數人因生計而疲于奔波,身邊的零散瑣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漸漸地把日子過得淡然無味,對我們身邊的美麗家鄉熟視無睹。吳厚炎老先生以他簡潔明了的言語,描繪著你我身邊的美。
“本期活動我們特別邀請到了原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中文系主任,學報副主編,教授,吳厚炎老先生就《煙云過眼錄》一書中的“新詩”進行欣賞。在老先生的解讀引領下,讓我們一同去品味不一樣的黔西南文化風情與山水田園!”
主辦單位: 黔西南州朗誦藝術協會
主講嘉賓吳厚炎
嘉賓簡介:吳厚炎,生于1939年6月,貴陽市人。1963年畢業于貴陽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原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中文系主任,學報副主編。專著《〈詩經〉草木匯考》,曾獲貴州省哲、社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專著《蘭文化探微》,跨學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處于國內此研究領域前沿。貴州省作協、書協會員,貴州省寫作、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中國風景園林協會會員。作品曾入選 《貴州新文學大系(1919-1989 )》之 “散文卷” “詩歌卷”。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 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高師三等獎。從事師范教育42年,2005年退休。
主持人李玉鵬
主持人簡介:李玉鵬,黔西南州民盟成員,黔西南州朗誦藝術協會成員,貴州省第二十二期普通話水平測試員。中學高級教師,興義市骨干教師,一級名師,興義書院教師。連續多年擔任州、市大型演講比賽及朗誦比賽評委。
活動時間:2019年8月30日(星期五)晚上 19:30 --21:30活動地點:自然醒酒店(興義市興馬大道桔山街道辦筆山社區辦公大樓)
活動流程
1、齊誦共誦:吳厚炎老先生《煙云過眼錄》(新詩節選)。
2、聆聽主講嘉賓分享《煙云過眼錄》一書中節選新詩的創作的心路歷程。
3、讀一讀,品一品:經過嘉賓解讀,帶著新的體會再次誦讀《煙云過眼錄》一書中的新詩作品。
4、暢所欲言。
溫馨提示
1、希望參與者提前熟悉稿件,便于交流時充分把控和展示作品內涵,共同學習提升;2、活動現場提供茶水、糕點及水果。3、本活動不適合10歲以下兒童。4、本活動書純公益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
吳厚炎老師作品欣賞
泥凼何應欽故居
龍蔭大山保留了這座故居,
就保留了對游子的最高禮遇。
別看這兒是泥凼井天,
鄉鄰的襟胸足可吞吐孤島的云霓。
張大千繪制的《泥凼風景圖》,
想來還懸掛何先生的府邸。
用眼蠡測何不如拋棄成見親臨,
讓每根血管都得到鄉土的摩挲親昵。
深山飛出的杜鵑幾經浮沉折羽,
難道還要當別人的替身鳴叫血泣?
既然已是東籬采菊之齡,
為何還自以心為形役?
《泥凼風景圖》里的子規鳥,
大約還在啼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歸去的只是縈懷牽繞的夢囈。
留下這故居就留下了龍蔭大山的氣度。
王電輪(文華)先生故里
先生的“名”與“字”曾經輝煌絢麗——
電光如輪四射,花簇紛披。
民國夜空這瞬間的閃耀,
不幸成為一代將星的讖語。
曾經揮戈北伐,護國馳驅,
竟然落得故居殘破,野草萋萋。
唯有“王電輪將軍故里”的鐫刻,
留住光芒倏忽的記憶。
西湖的孤山,曾經接納了先生——
聽南屏晚鐘,看梅花清綺……
誰知天降霹靂,尸骨蕩然不存,
故土的林濤蘭香也無從相寄。
何處尋先生的蹤跡?
景家屯的山風拂林,泉水叨絮……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時有明法而不議?
馬嶺河峽谷
曾越石而過,曾涉水而過,
有耳不聞水聲,有眼逼視旋渦。
枯水明鏡,看不透鬼斧神工暗流;
野馬刨蹄,滾無數巨石交替嵯峨。
藤蘿掩映,天留一線;
陽光吝嗇,影跡哆嗦。
壁掛欲墮高懸,瀑飛雨簾如裹。
唯谷風習習,遙看蒼綠婆娑,
鳴禽在枝頭婉轉騰挪……
若有好事者陡然長嘯,
定然將心兒撕破……
明與暗的虛實,上與下的疏密,
剛與柔的疾緩,動與靜的頓挫,
匯齊在光影斑駁間交割……
身陷谷底的人們,
總希望天地開闊。
都說我是畫境中人,
竟不明白力與美的唱和,
其實——
那當是別樣的生活。
萬峰林
其一
說你是昔日的海參,
已不見當年的汪洋。
游客如蟻穿梭,
正扒梳棘皮腔腸。
海參相依的湖水,
綠藻依然蕩漾?
其二
萬峰林——萬峰峭拔如林。
嘴上叫著巖山石嶂,
骨子里藏的是林木森森,
鋼筋水泥浸透了人間煙火,
潛意識呼喚著遠去的蔥青——
我的風和日麗喲 我的月白風輕。
萬峰林一萬峰林……
下五屯劉氏莊園
荊楚尚武的風云,
早因湘人劉氏在此凝固。
刀光劍影已作晨鐘暮鼓,
消融于粉墻青瓦,雕梁畫柱。
歷史——匆匆過客的紀錄,
正如園主終于“屯”駐在“下午
這不過是民國之史的一頁,
游人何妨趁此另立新著?
吉隆堡
吉隆堡一?吉隆堡,
枕一灣靜水,浮一座小島。
一派巴羅克式的建筑
一長方連綴,穹頂尖峭。
于是說它是天堂的驕子,
躺進湖水的襁褓。
青山圍作搖籃,
曲送輕柔波濤……
可那棧橋樣的臍帶,
分明系在大地的懷抱。
即便這兒是人間天堂,
還得買天堂的門票。
(策劃:陳燕 編輯:朱先祥)
朗誦藝術我們說第三十二期
素語初心話興義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雕塑家 羅丹。
詩歌是用來描述美的最佳的文學藝術形式。倘若說欣賞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雙善于發現真諦的眼睛,那么欣賞人間真情,則需要有細膩的情感。在高速發達的現代社會,大多數人因生計而疲于奔波,身邊的零散瑣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漸漸地把日子過得淡然無味,對我們身邊的美麗家鄉熟視無睹。吳厚炎老先生以他簡潔明了的言語,描繪著你我身邊的美。
“本期活動我們特別邀請到了原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中文系主任,學報副主編,教授,吳厚炎老先生就《煙云過眼錄》一書中的“新詩”進行欣賞。在老先生的解讀引領下,讓我們一同去品味不一樣的黔西南文化風情與山水田園!”
主辦單位: 黔西南州朗誦藝術協會
主講嘉賓吳厚炎
嘉賓簡介:吳厚炎,生于1939年6月,貴陽市人。1963年畢業于貴陽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原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中文系主任,學報副主編。專著《〈詩經〉草木匯考》,曾獲貴州省哲、社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專著《蘭文化探微》,跨學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處于國內此研究領域前沿。貴州省作協、書協會員,貴州省寫作、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中國風景園林協會會員。作品曾入選 《貴州新文學大系(1919-1989 )》之 “散文卷” “詩歌卷”。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 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高師三等獎。從事師范教育42年,2005年退休。
主持人李玉鵬
主持人簡介:李玉鵬,黔西南州民盟成員,黔西南州朗誦藝術協會成員,貴州省第二十二期普通話水平測試員。中學高級教師,興義市骨干教師,一級名師,興義書院教師。連續多年擔任州、市大型演講比賽及朗誦比賽評委。
活動時間:2019年8月30日(星期五)晚上 19:30 --21:30活動地點:自然醒酒店(興義市興馬大道桔山街道辦筆山社區辦公大樓)
活動流程
1、齊誦共誦:吳厚炎老先生《煙云過眼錄》(新詩節選)。
2、聆聽主講嘉賓分享《煙云過眼錄》一書中節選新詩的創作的心路歷程。
3、讀一讀,品一品:經過嘉賓解讀,帶著新的體會再次誦讀《煙云過眼錄》一書中的新詩作品。
4、暢所欲言。
溫馨提示
1、希望參與者提前熟悉稿件,便于交流時充分把控和展示作品內涵,共同學習提升;2、活動現場提供茶水、糕點及水果。3、本活動不適合10歲以下兒童。4、本活動書純公益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
吳厚炎老師作品欣賞
泥凼何應欽故居
龍蔭大山保留了這座故居,
就保留了對游子的最高禮遇。
別看這兒是泥凼井天,
鄉鄰的襟胸足可吞吐孤島的云霓。
張大千繪制的《泥凼風景圖》,
想來還懸掛何先生的府邸。
用眼蠡測何不如拋棄成見親臨,
讓每根血管都得到鄉土的摩挲親昵。
深山飛出的杜鵑幾經浮沉折羽,
難道還要當別人的替身鳴叫血泣?
既然已是東籬采菊之齡,
為何還自以心為形役?
《泥凼風景圖》里的子規鳥,
大約還在啼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歸去的只是縈懷牽繞的夢囈。
留下這故居就留下了龍蔭大山的氣度。
王電輪(文華)先生故里
先生的“名”與“字”曾經輝煌絢麗——
電光如輪四射,花簇紛披。
民國夜空這瞬間的閃耀,
不幸成為一代將星的讖語。
曾經揮戈北伐,護國馳驅,
竟然落得故居殘破,野草萋萋。
唯有“王電輪將軍故里”的鐫刻,
留住光芒倏忽的記憶。
西湖的孤山,曾經接納了先生——
聽南屏晚鐘,看梅花清綺……
誰知天降霹靂,尸骨蕩然不存,
故土的林濤蘭香也無從相寄。
何處尋先生的蹤跡?
景家屯的山風拂林,泉水叨絮……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時有明法而不議?
馬嶺河峽谷
曾越石而過,曾涉水而過,
有耳不聞水聲,有眼逼視旋渦。
枯水明鏡,看不透鬼斧神工暗流;
野馬刨蹄,滾無數巨石交替嵯峨。
藤蘿掩映,天留一線;
陽光吝嗇,影跡哆嗦。
壁掛欲墮高懸,瀑飛雨簾如裹。
唯谷風習習,遙看蒼綠婆娑,
鳴禽在枝頭婉轉騰挪……
若有好事者陡然長嘯,
定然將心兒撕破……
明與暗的虛實,上與下的疏密,
剛與柔的疾緩,動與靜的頓挫,
匯齊在光影斑駁間交割……
身陷谷底的人們,
總希望天地開闊。
都說我是畫境中人,
竟不明白力與美的唱和,
其實——
那當是別樣的生活。
萬峰林
其一
說你是昔日的海參,
已不見當年的汪洋。
游客如蟻穿梭,
正扒梳棘皮腔腸。
海參相依的湖水,
綠藻依然蕩漾?
其二
萬峰林——萬峰峭拔如林。
嘴上叫著巖山石嶂,
骨子里藏的是林木森森,
鋼筋水泥浸透了人間煙火,
潛意識呼喚著遠去的蔥青——
我的風和日麗喲 我的月白風輕。
萬峰林一萬峰林……
下五屯劉氏莊園
荊楚尚武的風云,
早因湘人劉氏在此凝固。
刀光劍影已作晨鐘暮鼓,
消融于粉墻青瓦,雕梁畫柱。
歷史——匆匆過客的紀錄,
正如園主終于“屯”駐在“下午
這不過是民國之史的一頁,
游人何妨趁此另立新著?
吉隆堡
吉隆堡一?吉隆堡,
枕一灣靜水,浮一座小島。
一派巴羅克式的建筑
一長方連綴,穹頂尖峭。
于是說它是天堂的驕子,
躺進湖水的襁褓。
青山圍作搖籃,
曲送輕柔波濤……
可那棧橋樣的臍帶,
分明系在大地的懷抱。
即便這兒是人間天堂,
還得買天堂的門票。
(策劃:陳燕 編輯:朱先祥)
贊賞金額:¥元
【免責聲明】
該文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素材、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素材僅供大家欣賞和分享。
投稿郵箱:yxqxn@foxmail.com